作者:{口子爷} 25岁的林芳,虽已毕业两年,却仍为上学期间借的网贷发愁。 大学期间,她每月只有1200元生活费,虽够日常花销,但为了与别人一样买漂亮衣服、化妆品以及旅游,她在网贷平台上借了钱,从此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。 “当时想着利息不高,按月还款应该没问题,就大胆借了。”林芳回忆道。 可是还款日一到,她发现还不上,就只能从其他平台借款,以贷还贷,雪球越滚越大。 “我很想停止这种生活,但似乎已经回不了头了。”她懊恼地说。 她不敢告诉家里人,每当看到陌生号码的来电,就无比焦虑,因为那意味着催收、警告甚至威胁。 这种情况并非个案。根据统计几乎一半的年轻人都在花“明天的钱”。 为什么网贷这么吸引人?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,网贷平台应运而生。 比起银行等传统贷款渠道,网贷平台为超前消费提供了便利,但网贷套路多、难清偿、隐私泄露和暴力催收等问题,也让不少年轻人深陷其中。 像林芳这样的年轻人,还有江苏的江睿和陕西的张保,他们都因各种原因接触了网贷,结果陷入了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。 ![]() 江睿一开始借了5000元买电子产品,后来为了填补漏洞,不断申请新的贷款,原本8000元的债务变成了8万元。 张保为了报班培训学费不够,借了2万元,从此每月要还2000多元,压力巨大。 这些年轻人不仅面临高额的债务压力,还时刻担心催收电话的骚扰。 张保就曾因为未按时还款,网贷平台直接打电话到她家人那,让她倍感恐慌。 网贷平台的套路 年轻人深陷网贷的一个重要原因,网贷平台通过社交平台、论坛等渠道,以“快速放款”、“无抵押”等诱饵吸引他们上钩。 一些平台在业务推进过程中不规范,通过设置多样的利率名称,如基础利率、放款利率、罚息利率等,掩盖可能的高利率费用,侵犯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。 此外,还有“砍头息”的现象,即借款人在收到贷款后,立即被扣除一部分费用,但贷款公司仍按照合同约定的全额计算利息。 如何保护年轻人不再陷入网贷困境? 针对网贷乱象,监管部门已经在采取措施。 未来需要加快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共享机制,在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的前提下,加强消费者保护,完善个人数据的采集、管理和使用监管规则。 同时,也要通过金融理财教育,帮助年轻人养成健康理性的消费观。 此外,还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,完善信贷市场准入和运营监管体系,为年轻人提供定制化、规范化、安全放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,让真正有需求的年轻人能够便利地获得金融支持。 反思:我们该如何面对网贷? 回顾这些年轻人的经历,不禁让人反思:如果没有还款能力,是否该选择网贷? 网贷虽能解决一时之需,但也可能带来长期的困扰。 借钱前,是否应三思而后行? 面对网贷,我们是否应该擦亮眼睛,谨慎选择? 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,如何理性消费,合理理财,是每个年轻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。 你认为呢? |
手机版|口子爷 ( 鲁ICP备2024117064号-1 )
GMT+8, 2025-7-8 16:56 , Processed in 0.041539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Powered by kouziye
Copyright © 2001-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