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{口子爷} 25岁的浙江人林芳大学毕业已有两年,如今还在为大学期间借的网贷发愁——上学期间,林芳每月生活费1200元,平时日常花销还够,但为了和别人一样买漂亮衣服、化妆品以及外出旅游,她在网贷平台上借了钱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 “当时想着利息也不高,按月还应该没问题,就放手借了。”林芳近日向《法治日报》记者回忆说,后来到了还款日还不上,她就接着从其他平台借款,以贷还贷,不少网贷平台都留下了她的“足迹”,雪球越滚越大。 “我很想停止这样的生活,但似乎已经无法回头,照现在的工资收入,这些钱我就算每个月不吃不喝来还贷,还清也要三四年。”林芳懊恼道。她不敢告诉家里人,一旦看到陌生号码的来电,就会无比焦虑,这往往意味着催收、警告甚至威胁,有时一天内会收到十几个电话,每天都提心吊胆。 有这样经历的,远不止林芳一人。根据《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》,在中国年轻人中,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6.6%,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.5%。近一半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在花着“明天的钱”。 年轻人为什么涉足网贷 相比于开通信用卡、向银行借款等相比,这些平台的门槛要低很多:借贷者只需要填写上传身份证号码、手机号码等信息,简单认证后,平台就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,开通授信额度,从几万到十几万元不等,几分钟后就能提现使用。 门槛低、下款快、额度大,让很多人难以抵御网贷的诱惑。 通过算法精准推送,网贷平台利用广告宣传,为每一次网贷行为制造了一个温馨而无法抗拒的场景,给众多年轻人制造一种错觉——只要提前透支,就能“活成想要的样子”。 “引导超前消费和不必要消费等,在广告中弱化需要还钱的内容,把贷款塑造得好像是从天而降的免费午餐。且利息以日计算,掩盖高昂年息的本质,罚金、服务费等均不会提及。”一位业内人士介绍,这是网贷平台的惯用手段。 过度超前消费,让众多的年轻人,从过去的“月光族”,成为“负债者”,一些年轻人甚至学生,因此背负与收入极不匹配的债务。 滑向深渊,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的。 ![]() ![]() ![]() 网贷是否能一棍子打死 “网贷平台并非一无是处。对很多自我管控能力强的人来说,如果没有网贷平台,危急时刻他们可能真的就借不到钱渡过难关。因此,网贷是解燃眉之急的临时工具,还是埋葬自己的深渊,关键还在于自己怎么节制使用。”互联网经济专家刘兴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网贷平台作为一个工具,本没有对错。 “但是,在实际中,很多网贷平台在推广过程中,只放大它有用、美好的一面,而对其有危害性的一面略过不提,给很多人形成了误导。”刘兴亮认为,这需要加强监管,同时,网贷平台也需要担负社会责任,给市场以正确引导。 相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,今年11月,酝酿两年多的《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发布,其中明确要求,严禁跨省经营、联合贷款出资不低于30%、额度不超过借款人年均收入1/3。 银保监会也在11月份发文点名“花呗”:与持牌金融机构相比,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赖购物、交易、物流等行为数据,更多依据借款人的消费和还款意愿,缺乏对还款能力的有效评估,往往形成过度授信,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,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,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,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。 所以针对网贷的问题,一方面要规范市场规则,避免引导式推广;另一方面,年轻人要对自己的经济实力有一个清楚的认知,如果没有还款能力,永远不要步入那个“开端”。 ![]() ——完—— ![]() 有点唐突 微信号:tangxiaoda001 新浪微博:有点唐突了 |
手机版|口子爷 ( 鲁ICP备2024117064号-1 )
GMT+8, 2025-7-8 16:51 , Processed in 0.040116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Powered by kouziye
Copyright © 2001-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