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{口子爷} 一种最常见的成瘾物—— 钱。 想要,正常。 危险的是失控。 Sir特指,这种。 #校园贷死灰复燃# 对于网贷,国家也在加强整治措施。 明令禁止校园贷、审查经营资质、央视3.15晚会曝光...... 而就在前几天,校园贷款被暴露暗中卷土重来,很快登上热搜。 禁。 为何屡禁不止? ![]() 都说是钱闹的,但Sir今天更想来谈谈“瘾”—— 前者难得,后者难戒。 ![]() 说起来,还真有点像。 嗯,赌博。 尽管国家法律明令禁止;尽管十赌九输的道理世人皆知;尽管有过太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...... 但赌,从来都堵不住。 更像是套路。 《活着》有过淋漓尽致的展现。 地主少爷福贵,是怎么一步步输光家产的? 瞧好庄家龙二的眼神。 您来了,他明眸善睐,谦恭热情。 ![]() 套路贷也是—— ![]() 你犹豫了,他以退为进,好言相劝,眼里都是关怀的光芒。 ![]() 套路贷也是—— ![]() 等到该收网了,他把脸一翻,觑起鹰狼之眼。 ![]() 套路贷,也是—— ![]() 同样是欲望陷阱。 同样有人前赴后继地毁掉人生。 福贵少爷,您的账到头了 您不能再玩了,您都输光了 ![]() 福贵听了一愣:“光了,什么光了?” 记住这一愣。 最最恐怖的赌徒心态,原来早已藏在每句“小赌怡情”的背后—— “一定能赢”? 不。 是他们觉得自己输得起。 赌博押注过去,借贷掏空未来。 一旦失败,解决不了赌瘾的赌徒与无力偿还债务的负债者,也共享着同一个专业术语:上岸。 悲剧的起点,也几乎雷同。 借贷者知道会有利息,知道会有风险,但总有一种诱惑让他们觉得—— “我还得起。” “我怎么可能掉进海里?” 以下是没“上岸”的孩子,留下的最后的话。 ‘一步错,步步错,我的心已承受不住。’ ——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范泽一留遗书溺亡。 因一笔1500元的“以贷还贷”,最终欠款高达13万元,并以每天2000元的利息增长。 ‘多活了这么久,不如早点上路。’ ——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大四男生隋某。 临走前,父母已帮隋某还了十多万元。 ‘我应该是如此一个洒脱之人,我对不起所有人,爸妈,对不起,我是自愿的,不怪任何人,我希望我永远都是善良的,包括我的灵魂。’ ——21岁西安女生冯杰。 因4000元贷款陷入“以贷还贷”,最终总还款额高达17万元。而在她走后的半年里,仍在被频繁电话催债。 校园贷、砍头息、高利贷、714高炮、裸条...... 网络贷款,总是刷新着各类负面消息乃至自杀、犯罪的恶性事件。 惨剧,已经太多。 套路,从没变过。 明摆着的陷阱,怎么还会有人愿意踩进去? 令他们成为犯罪者眼中的肥羊,原因无非三个。 1、经济能力差:尚未参与工作,存在信贷服务的需求。 2、消费能力强:年轻人群体环境催生虚荣、攀比的不良现象,产生提前消费的需求。 3、而违法者最看重的原因:学生的父母有一定的偿还能力。 对,最可怜的还是父母。 每一次校园贷又出事,除了谴责,除了提醒,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声音—— ![]() ![]() ![]() 别误会,Sir不说“可恨之人就有可怜之处”的套话。 Sir还是想多问一句:押注未来的勇气,是谁给他们的? ![]() 回想以前的香港电影,有不少关于高利贷的戏码。 ![]() 走投无路的,想要借钱回本翻身;投机倒把的,想要借钱跻身上流。 换而言之是一种人:我不服,我想赢。 而现在,恰恰相反。 什么人会借高利贷? 几年前一部日剧大火,《暗金丑岛君》。 题材生猛干脆,高利贷要债。 恐吓、殴打、绑架、逼良为娼......一出出残忍凶狠的戏码,对应着如今的网贷乱象。 ![]() ![]() 如果只是传播“高利贷是绝对危险”的普法作品,Sir根本没有提它的必要。 它是要借讨债者之眼,去看那些负债的人生。 还是那个问题:明知道危险,为什么觉得自己能够应对? 原因无他,瘾。 准确地说,对堕落上瘾。 被梦想抛弃,混迹在社会边缘的落魄漫画家,借钱为了吃喝玩乐;不被社会认同,有在色情场所花光积蓄的无业者,借钱为了博红颜一笑。 尤其是最后这种:名校毕业,大公司上班,光鲜亮丽的时尚OL。 借钱大手大脚购物、旅游。 为了在同事圈子中,用消费满足虚荣。 ![]() ![]() Sir直说吧—— 或许他们身上的特征,与大部分校园贷受害者,没什么区别: 没有长远计划,却有恐惧感。 没有上进心,却渴望认同感。 怎么办? 恰好眼前五颜六色的世界,没有办法改变,却有太多办法逃避:数码产品、名牌服装、美容护肤、旅行度假、健身娱乐...... 只要你消费,钱就快速制造快乐。 越堕落,越快乐。 所以没钱?要不要借? 中国年轻人大喊一声:“借!” 2019年年初,汇丰银行公布一项数据中国90后的债务与收入比达到令人吃惊的1850%。 人均债务超过17433美元(约合人民币12万元)。 “提前消费”成为了年轻人的生活常态。 在根据融360公布的数据中:90后借款人,使用消费贷款的第一原因,是日常生活消费(占比达到50.17%)。 而第三名,则是用于偿还其他欠款(占比达到29.6%)。 也就是所谓的“以贷养贷”。 另外,有超过64%的90后贷款人在4个以上的金融平台进行借贷,超过20个以上高达9.6%。 ![]() 敢借钱,敢花钱。 随便刷刷微博、朋友圈你就会发现,这一届的90后,穷出了新境界。 ![]() 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“隐形贫困人口”;受过高等教育,外表光鲜亮丽,工作多年却个人资产为负的“新穷人”;有钱很敢花,没钱也敢大手大脚的“暴花户”...... 最荒唐的是。 负债的,悠哉悠哉地透支明天。 最着急的,反而是放债的。 互联网大佬们急疯了—— 虽然也怕你还不了,但他们更怕你借不到。 ![]() 以往,是钱难找。 现在,是争着抢着想往你的口袋里钻。 “额度”不请自来。 现实比电视剧荒唐多了。 电视剧里,借钱要在大佬面前苦苦哀求;现实中则有无数的推送、电话、短信,送钱上门。 这钱?你要不要借? ![]() 高利贷大佬,还需要反复打量你,看你还不还得了钱;现实中只要你填写个人信息,上传身份证正反两面。 这钱?你要不要借? ![]() 无论是购物、金融、旅游、外卖、出行、点评、二手交易,甚至是修图App,你都能看到这样“温馨的提示”: 你,缺钱花吗? 点进去。 为了让你借到钱,商家煞费苦心,各路优惠政策怕你不来:额度高、限时免息、审核简单、一键放款。 Sir那次点了份黄焖鸡,确认付款后,一个弹窗让几十万元的信贷额度从天而降。 类似下图—— 最高20万额度触手可得,真的要离开吗? ![]() 继打车、外卖、共享经济之后,互联网大佬们已经开始加时赛:网贷。 他们纷纷在各种为年轻人提供的商品、服务的旁边,挂上了各有优惠的网贷通道。 一场狩猎竞赛,正在合法捕获着年轻人高涨的消费欲望。 关于“钱”,资本将始终运行着一个冰冷的逻辑—— “更少的钱”,总是等待着被“更多的钱”围剿。 无论口袋里还剩多少。 无论这钱是今天的,还是明天的。 ![]() 去年,李易峰有部口碑不错的电影《动物世界》。 但你也许不知道,《动物世界》的原版《赌博默示录》,其实有着一个更大的脑洞。 直中要害。 在轮船上的赌博游戏中,主角开司失败,身负巨债的他成为奴隶。 囚禁于城市地底深处的地下工程。 工作,一天十几个小时超负荷重活。 休息,连床都没有的集中营式宿舍。 吃? 就长这个德行。 ![]() 同时,在这地下世界,有一种名为“百利卡”的货币作为工资发放。 “上面的人”打开一扇生门:攒够足够薪水,偿还债务,就能重见天日。 除此之外,还有“福利”。 每逢工资发放日,平日里凶神恶煞的压迫者们,统一地换上了一副笑脸。 名为“特别招待”的货物大方呈上:啤酒、烤串、零食...... 只不过,要用薪水来换。 他们也懂,用明天的自由交换。 换吗? 开司忍了,咽着口水躲在一角。 工头语重心长,好言相劝:“小伙子,慢慢来,第一瓶啤酒我请你。” ![]() 一口冰啤下肚,嗝。 工作的疲劳一扫而光,这他么才是“活在当下”啊。 看眼四周,大家明明都在享受,我干嘛憋着。 要不再来一瓶?要不再添个零食?吃饼干的话,不如吃一份烤串? 即使钱不够也没有关系。 工头帮你解决,不过就是收点利息嘛。 别担心如果钱不够用,我先预支你的薪水 ![]() 自由的承诺,从未改变。 但,有成功的吗? 一个都没。 在一次次的洗脑与引诱中,比起明天的自由,奴隶们更渴望得到眼前的惬意。 工作中奉献的痛苦与煎熬,只剩下一种存在的意义。 消费是他们唯一拥有的 因此那种诱惑是巨大的 一旦他们松懈,便会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尤其是那些在第一次发薪的时候,就屈从让步的人 忘了工作的辛苦,一切从明天开始 ![]() 想到这些,Sir总会想到那些号召年轻人“精致在当下”的声音。 “年轻人,一定要活得精致。” 于是认真挑剔地用。 “房子是租的,生活是自己的。” 于是一心一意地花。 “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。” 于是说走就走地玩。 “花明天的钱,圆今天的梦。” 于是借。 而当他们打开手机,在所有的购买按键旁,都写着一行小字“想要钱吗?我借你。” 用消费缓解焦虑的同时,贫穷累积着新的焦虑。 确实,活在当下了。 因为明天已经被掏空了。 ![]() 这是什么? 说得更直接点,这就是放养式的蓄奴制。 一样的无止剥削,一样的上交所有劳动出产,只不过在隐形的铁链下,大家还能感觉到自以为是的自由。 Sir并不否定网络贷款。 它有好处:方便快捷、不用欠熟人人情…… 但,你千万不能低估了贷款平台,献媚一般的虚伪引诱。 在借款前。 绝不能只看平台的条款。 先把这些读三遍—— · 部分网贷平台服务,即便利息符合国家规定,但也存在“砍头息”“高额逾期费”等高额还款陷阱。 · 当欠款逾期,网贷平台将会将你的信息转交第三方催收平台,对你及你的亲朋好友进行暴力催收。 · 催收人员或会以恐吓的方式,胁迫你“以贷养贷”偿还欠款,属违法犯罪行为。 · 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欠款骗取学生的财物、保证金,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、骗领信用卡等。 · 目前网贷已经逐步对接银行征信系统,你的每笔欠款、逾期行为,都将在你的个人征信记录中留下痕迹。 最重要的。 记住。 借,是一定要还的。 用你愿意的方式,或最不愿意的方式。 别觉得Sir啰嗦。 在所有商家带着微笑与“额度”向你走来时,你还要多问自己一句—— 你大胆预支明天将要付出的努力。 是用来解决今天的困难? 还是用来沉沦今天的欲望? ![]()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:破坏之王阿姨 |
手机版|口子爷 ( 鲁ICP备2024117064号-1 )
GMT+8, 2025-7-7 23:57 , Processed in 0.042173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Powered by kouziye
Copyright © 2001-2025